介紹:
流痕一般分為波流痕和噴射流痕,流痕又稱流紋,波紋,震紋,是注塑制品上呈波浪狀的表面缺陷。
當(dāng)速度壓力切換過早,保壓參數(shù)不合理時,熔體在速度壓力切換之后發(fā)生滯流,流動緩慢,料流前鋒溫度下降過多,產(chǎn)生流痕。
波流痕的產(chǎn)生是由于熔體充模時溫度高的熔體遇到溫度低的模具型腔壁而形成很硬的殼,殼層受到熔體流動力的作用,時而脫離型腔表面而造成冷卻不一致所致。
形成原因:
一.材料:
1.物料的流動性不良;
2.成型潤滑劑選擇不當(dāng)。
二.模具:
1.流道或澆口過小,注射速度快時,剪切速率和剪切應(yīng)力大,熔體流動不穩(wěn),注射速度慢時,熔體前沿推進緩慢,固化層延伸到前沿,阻止前沿的噴泉流將塑料連續(xù)性的卷到模壁上,形成垂直流動方向的縮痕,制品表面形成波紋;
2.冷料井過小,使得溫度過低的物料進入型腔;
3.排氣不良;
4.型腔內(nèi)阻力過大。
三.工藝:
1.物料在料筒中滯留時間過短,熔體溫度低,無法將熔體壓實,將型腔填滿;
2.注射壓力、保壓壓力不足;
3.料筒、噴嘴溫度過低,使得物料難以流動;
4.注射速度過低,使得熔體在充填過程中溫度下降過大。
解決措施:
1.調(diào)整優(yōu)化冷料井,防止低溫物料進入型腔;
2.調(diào)整優(yōu)化注射壓力和保壓壓力,延長保壓時間,使得冷凝層能夠壓緊在模具型腔壁面直到制品定型;
3.提高熔體溫度、模具溫度,適當(dāng)延長物料在料管中的停留時間,以改善物料在充填過程中的流動性;
4.必要時增大注射速度;
5.澆口處失去光澤的部分,可以采用多段注射,減慢熔體流過澆口部分時的速度。